0311-85245623

调光玻璃电致变色(EC)变色膜的生产工艺介绍

浏览次数:2227更新时间:2023-03-27

根据工艺路线,将汽车智能调光玻璃分为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悬浮粒子(SPD)和电致变色(EC)。

首先,玻璃表面镀膜的方法

玻璃材料表面进行镀膜是表面信息处理技术常用的方法,通过镀不同的膜,以改善我国玻璃的光学、热学、电 学、力学、化学等性能,有些膜也能起装饰重要作用,因此膜层即具功能性,也具装饰性。

玻璃表面涂覆方法,化学和物理方法。常用的化学镀方法有: 还原法、气相沉积法(PVD)、水解法(又称液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等,物理方法有真空蒸发法、阴极溅射法、电子束沉积法、离子镀法等。

玻璃调光常见的方法是在玻璃上镀一层调光膜,从而达到调光的目的。

调光玻璃电致变色膜

电致变色是由电致变色材料中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的物体色度的变化。其变色过程是电致变色材料的分解还原过程。用于电致变色玻璃的材料和结构取决于具体应用。常用的电致变色膜包括无机材料如WO3、MoO3、NiO和有机材料如聚苯胺。

玻璃材料表面镀电致变色膜(EC)时,必须镀透明工作电极(TC)、离子进行储存层(IS)和离子通过导体(IC), 从而可以组成就是一个膜系镀在玻璃上,形成一种智能窗,或称灵巧窗。

根据薄膜结构的不同,智能窗户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即叠片式和夹层式。叠层膜结构为: 玻璃/TC1/EC/IC/IS/TC2; 夹层膜结构为: 玻璃/TC1/EC/IC/IS/TC2/玻璃。

三、电致变色膜工艺对比 

电致变色玻璃顾名思义就是在通电状态下改变颜色的玻璃。目前常用的有采用玻璃做为电致变色材料载体的称为电致变色玻璃(Electrochromic简称EC玻璃)、如采用高分子膜做为电致变色材料载体就称为电致变色膜。

电致变色玻璃的镀膜方法如前文所述,如还原法、气相沉积(PVD)法、水解法(又称液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真空蒸发法、阴极溅射法、电子束沉积法、离子镀镀膜法等方法。常见的主要采用的是溶胶-凝胶法、“物理气相沉积”(PVD)等。

随着技术的更迭以及产品的应用局限,有企业采用了新的工艺——卷对卷涂布方式生产电致变色调光玻璃,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物理气相沉积(PVD)及卷对卷涂布工艺。

1.物理气相沉积(PVD)

查看生产 EC 调光玻璃的公司。他们大多选择无机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三氧化钨,用磁控溅射技术涂层,以巨大的能量撞击材料表面,使固体材料中的原子沉积在涂层玻璃上,使固体材料和玻璃“完美匹配”。

溅射工艺作为最经济的物理气相沉积(PVD)方法,被视为许多工艺中的标准涂覆技术,并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领域。溅射技术如此受欢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许多材料可以沉积在各种各样的基底上。

一个接一个

R2R 生产工艺是广义技术开发的新一代 EC 技术,采用 PET 作为柔性薄膜基板,由于工艺和生产工艺的限制,玻璃基板不能用于大尺寸、曲面产品。

制作的过程是先将聚合物纳米材料可以均匀分布分散成溶液,用仪器把EC溶液涂布在薄膜上,对完成涂布的薄膜技术进行研究高温条件下烘干,制成EC复合结构薄膜。


在线客服系统